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。
元宵节始于秦朝,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司马迁创“太初历”,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
2008年6月,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正月十五
元宵节
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
心到福到运到
在这里祝大家
元宵节快乐、阖家团圆
愿收到祝福的朋友
所有美好期望和祝福涌向你
心想事成万事如意
元宵节是过年的最后一天
不管去年如何
相信今年
一定会万事如意
健康幸福乐逍遥
匆匆过了个年
想必大家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了
我们将迎来正月十五元宵节
那些传的习俗您还记得吗?
吃
元
宵
正月十五吃元宵,在我国是由来已久习俗。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,实际上是思念亲人、渴望团圆的意思。
猜
灯
迷
猜灯迷又称灯迷打灯迷
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迷写在纸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迷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,所以回应的人众多,而后来猜迷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。
耍
龙
灯
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,传统习俗中许多都与“灯”有关。
耍龙灯,也称舞龙灯或龙舞。传说,早在黄帝时期,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。
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,是汉代张衡的《西京赋》。而据《隋书·音乐志》记载,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《黄龙变》也非常精彩,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。中华民族崇尚龙,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。
踩
高
跷
踩高跷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。
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,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。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,身着戏装,浓妆艳抹,且歌且舞。而踩高跷的角色,
因为各自身份不同,所以造型各异,高低不一。非常具有观赏性。
闹
花
灯
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正月十五晚上,街头巷尾,红灯高挂,各类花灯不一而足。
这些元宵风俗因地区、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
随着岁月流逝
传承下来的已日渐稀少
愿我们能重拾起这些古老的习俗
将节日过得像之前一样
有声有色有味道。
元宵节快乐
在这元宵佳节
合家团圆之际
【yushijade牌健康板材】
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
人圆、事圆、团团圆圆;
人缘、福缘、缘缘不断;
情愿、心愿、愿愿随心。